close

愛印客數碼有限公司

台北公司:台北縣中和巿永和路191293http://tw.yimg.com/i/tw/lifestyle/map_texticon.gif Tel:(02)2243-2728  

愛印王數碼有限公司

高雄公司:高雄縣鳳山市瑞光街68 Tel:(07)7017808

優惠內容: 1.憑卷-全面現金價8 2.憑卷-快樂星期一全面53.憑卷-出一張送一張 (請至公司網站上ftp裡下載禮卷) 列印折價券

愛印客iink網址:www.iink.com.tw / www.goldencolour.com.tw

mail:goldencolour@hotmail.com / iink0629@gmail.com

大圖輸出 ,貼圖施工, 海報輸出 ,展場佈置, 婚禮佈置 ,海報設計, 噴畫, 噴圖 ,展場規劃 ,展覽公司 ,展覽設計 ,展覽活動 ,展示架 ,展示櫃 ,婚紗,海報印刷 ,輸出尺寸 ,印刷公司 ,印刷廠商 ,合版印刷 ,大圖輸出價格 ,大圖輸出中心 ,大圖輸出尺寸, 海報尺寸 ,海報輸出價格 ,海報列印 ,海報網 ,大圖輸出台北, 大圖輸出台中, 大圖輸出高雄 ,大圖輸出解析度 ,大圖輸出軟體 ,大圖輸出機

全省貼圖施工每才15/PP+冷裱每才20

PVC背膠+冷裱每才25/帆布每才16

學生可享會員價/100才以內3小時交件

廣告行銷策略規劃/公關活動企劃執行/商業空間設計執行/平面廣告設計
POSM設計製作/戶外大型廣告規劃執行/促銷展覽活動規劃

 

DC踏入每秒一千張的速度

【文/圖 S.Roach】

 

如果將可拍照的手機也算進來的話,數位相機已經普及到人手一台的地步,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廠商也不斷推出新功能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最近有些廠商主打高速攝影功能,消費相機便可做到「一秒鐘一千張」的驚人速度(錄影),如果是平時拍照,也可以一秒鐘連續拍攝三十張。

 

一般人對高速攝影的印象都來自於電視介紹,高速相機的主要用途大部分是在科學研究上,也有些在工程應用。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例如子彈打穿物體的瞬間,裝滿水的氣球爆破的一剎那,或是汽車撞擊變形的過程。當然還有一些少見的應用,像是工業檢測,有些生產線一秒鐘可能有上百個成品要檢查,這時便需要高速攝影機才能拍下清楚的過程。

 

仔細看這些平常看不到的照片與影像,的確是很迷人,但少見的東西是否值得多掏出幾張死小孩?這就見仁見智了。筆者曾問過強者我朋友,既然他的博士班生涯與高速相機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有沒有想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使用這種好東西,他說這問題困擾他很久了,他想不出一般人要這種相機幹嘛?最近也一直想入手一台這種相機,但實在想不出有什麼非拍不可的高速相片。

 

不只是高速攝影而已

 

所以說這就是廠商厲害的地方,他們想出利用高速攝影技術的方式,在低成本下,讓工程技術改善一般人的生活。像是CASIO的新相機有特殊功能,每次拍攝時可高速連續拍攝30張,一來是幫你找到最好的那一瞬間,二來是相機可以預先拍攝照片儲存,補償拍照的落差。

 

其實廠商的資料已經說明得很清楚了,一般人看到想拍的景色到按下快門,中間都會有時間差,這時想要捕捉的畫面往往已經消失。如果相機以攝影機的模式一樣連續拍攝,儲存下快門按下前幾張的照片,到快門按下後的照片,那我們就可以回溯這些照片,找到快門按下前發生的影像,補償中間延遲的時間差。

 

像是筆者上次跟一群同事拍攝團體照時,可能是充當攝影師的小妹太耀眼了點,每次都有人閉上眼睛,重複拍了好幾張才成功。如果有高速攝影,便可以在大家準備好之後,連續三秒拍攝三十張,之後逐一檢視,就比較不會發生這種慘事了。除了這些特殊功能外,超高速攝影代表感光器的曝光時間也超短,而曝光時間很短的影像,代表不容易受到手震的影響,不用特意去開啟防震功能也有比較好的效果。

 

高速相機好處多,為什麼不普及?

 

最早的高速攝影機當然是底片機,像是機關槍一樣將底片捲過鏡頭,快門答答答開關開關,就這樣完成高速攝影。這種機器可說是機械式攝影的登峰造極之作,不論是快門控制,底片捲動,都必須是設計精密的機械才辦得到,不過機械有機械的限制,要拼高速還是比不上電子運動的。

 

進入電子攝影後,一開始是以CCD做為感光元件,是後來才改以CMOS來設計。CMOS原本並不適合作為感光器的元件,因為他的雜訊太大,感光度沒有CCD好,但是經過半導體業界不斷的努力,終於有現在的成果(現階段還有入門DSLR採用CCD感光元件)。事實上對CMOS影像感測器幫助最大的應該是電腦產業,每台電腦都要用DRAM,而且越用越多,這些DRAM設備過幾年就淘汰換新實在很可惜,剛好DRAM跟CMOS感測器都是用相同的技術做出來的,而且一樣是格子狀排列,也有電路共用,所以當DRAM大廠美光(Micron)跟三星(Samsung)成為CMOS大廠這一點都不意外。

 

CMOS可以操作得比CCD快,而且CMOS內部可以裝進一些輔助電路,做一些資料控制,甚至直接在晶片內部進行處理,所以要開發超高速攝影的感測器,CMOS自然比CCD適合。目前市售商用CMOS影像感測器大都將速度訂在60fps,這樣剛好可以作為webcam使用,但並不代表webcam只能跑到60fps。目前的 USB webcam大都是自動調整曝光時間,打光越強曝光時間越短,筆者曾拿個贈品webcam做實驗,將解析度放小些,對準強光影像,搭配可顯示fps的影像軟體,結果測到一秒鐘120張的驚人數字。

 

其實幾年前就已經出現500fps以上的CMOS感測器可以作為高速使用,只是筆者等這樣多年也沒有看到有跟webcam一樣蟑螂價位的高速CMOS攝影機出現,畢竟要設計一台高速攝影機,不只是影像感測器,還包括後段電路,影像處理、傳輸與儲存缺一不可,在欠缺商業用途及售價因素很難普及。

 

感測器本身的問題

 

廠商要設計高速相機,第一個問題便是感測器本身是否有料,感光能力是否足夠的問題,或是說ISO可以拉到多高。假設現在拍攝路上的汽車,ISO是100,曝光時間1/10秒,則要做到100fps時,因為曝光時間只剩下1/100秒,ISO起碼要一千才可辦到相同的影像品質。當然啦,如果你的數位相機ISO超高,那也可以來拍低照明的景色,像是晚上公園的…花花草草。

 

高速攝影跟夜視其實是很相似的東西,都是要有非常敏感的感測器才能做到。但感測器高速攝影要求傳輸介面要夠快,CMOS要能夠很快將儲存於畫素電容內的資訊傳給後方電路,才能儘速進行下次攝影。如果只是要求拍張很漂亮的夜景,那拍完後大可慢慢將資料後送,只要資料不損毀即可。

 

當有了超敏感的CMOS之後,高速攝影系統第一個帶來的困擾是資料量超大,如果按一下快門,相機就要儲存30張照片讓你挑出正確那張,則相機必須要擁有之前的三十倍以上記憶體。其實現在這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最近金融海嘯的影響,DRAM的價格快跌到最源頭的原料成本,像海邊的沙子一樣不值錢,所以消費相機多裝一些記憶體來儲存連續攝影的資料並不過份,也許不久後我們可以看到相機上搭載4GB DDR3記憶體。

 

使用高速攝影機的目的,無非是記錄瞬間影像,或是將高速動作以慢動作的方式播放,而慢動作播放就會造成看不完的結果。如果相機以300fps的速度錄影,而觀賞時回到正常的30fps,這代表每錄影一秒鐘肉眼要花十秒來檢查,除非你有很多時間來分別檢查小片段,不然連續不停的高速攝影只會製造沒有人看的資料。只是大部分的數位相機都沒有這樣大的記憶體,可以暴力儲存這樣多的資料。得記錄下來或是傳送出去,不然記憶體滿了也無法處理新的影像資料。

 

天阿,又是儲存容量的問題!

 

既然要傳送出去,高速攝影機所採用的傳輸介面也是個問題。假設科技突飛猛進,明天你的相機就可以用1000fps的速度拍一秒鐘,而且張張精彩捨不得丟棄,所以有一千張照片要傳回電腦,而這一千張照片都是攝影師愛不釋手的raw檔案,如果這是千萬畫素相機,那也代表你要傳送30GB的資料回電腦。

 

我想一下30GB是什麼意思,不過就七張DVD嘛!跟一台TB等級的硬碟相比實在不算什麼,所以用現在最流行的USB 2.0來傳送吧,USB 2.0號稱有480Mbps的實力(理論值),不過那是瞬間爆發,平均下來大概是30MB每秒,等於每拍一秒鐘要一千秒來傳送,這真是夠了,按下mouse後,去隔壁茶水間泡個咖啡,跟漂亮助理聊天回來都還沒傳送完畢呢!

 

所以高速攝影需要高速傳輸介面,現在的專業機器傾向使用FireWire(IEEE 1394)或是Camera Link介面,前者大家都知道,而後者其實是LCD螢幕內部顯示介面的變形,只是電腦從送出資訊的角色變成接收。另外還有使用Gigabit的,使用高速乙太網路直接連結電腦與相機,因為現在的電腦大都有Gigabit介面,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不論是以上哪種介面,其實速度都還是不夠快,都會面臨一天打魚,一個月曬網的尷尬情況。好在高速攝影的本質是你很少會持續拍攝,通常是準備很久後才拍攝一瞬間,只要不慢到離譜,一般使用者對這些傳輸介面都還算滿意。

 

不過筆者倒是很期待最新的USB 3.0(理論值4.8Gbps),英特爾既然說希望在今年推出,麻煩他們動作快點,十倍速度的USB 3.0實在是很令人期待,可以把1000秒的傳輸時間降到100秒鐘,如果有廠商想不開了,願意開發平價的高速webcam,即便只有300fps還是非常令人期待。

 

降低解析度並不是最終解決之道!

 

以上講了這樣多技術考量,都是告訴我們說要做到高解析高速連續攝影有多難,那反過來說,不要高解析就沒事了對嗎?這是真的,不論是資料處理量,傳輸頻寬與儲存媒體的要求,都是建立在「每秒資料量」上,只要降低照片解析度,對於各項的要求就整個降低了。

 

以前的感測器做起來還有些礙手礙腳的,如果感測器的設計就是如此,必須將感測器上所有的畫素資料傳出後,才可進行下次的攝影動作,那根本不可能降低解析度,只能處理到一半時將部分資料丟棄以降低後面電路的負擔。有些新的CMOS感測器有降低解析度的功能,例如原本是1024×1024解析度,他可以傳送512條之後,就清除資訊進入下次曝光狀態,所以只需要一半的傳輸時間,另一半時間挪給曝光工作使用,代表一秒鐘可以拍攝更多的影像。

 

如果觀察CASIO高速相機的規格,可以發現的確如此,在高速錄影時,210fps的解析度是480×360,如果速度兩倍到420fps,則解析度降到224×168,當速度拉到最快的1000fps時,解析度就只剩下224×64。

 

如同前面所言,要做到高速攝影有很多條件,並不是感測器夠用就好,也許是系統的瓶頸卡在資料壓縮速度、或是卡在記憶體大小,一定是整個影像處理環節上有人跟不上,只好降低解析度、降低資料量,來維持高速攝影。還好這些問題往往會隨著科技進步而有改善,如同個人電腦進步一樣,每樣零件都要進步,才能拉高整體系統性能。

 

說到這個,倒是可以提一下美光半導體(Micron)所提過的設計,既然CMOS影像感測器跟DRAM都是類似的半導體產品,美光希望將這兩者合而為一,一片晶片內不但有感光元件,也有影像記憶體,當然還有個處理器核心,但不會很強大。這樣一來,當感光元件拍下照片後,不用忙著傳到電路板另一端去,而是在晶片上先暫存起來,處理完畢才後送。

 

講了這樣多,其實高速攝影的魅力還是要親自看過才知道,只要取景對了,用210fps拍攝美女微笑的表情再慢速度播放也很賞心悅目。不過筆者期待的是高速相攝影變成許多相機的標準功能,讓我們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更多令人驚異的高速凝結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ink 的頭像
    iink

    愛印客大圖輸出 貼圖施工/Tel:0960322328

    i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