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之後

 

愛印客大圖輸出、海報輸出、展場佈置、 貼圖施工

愛印客數碼有限公司 台北縣中和巿永和路191巷29號3樓 Tel: (02)2243-2728www.iink.com.tw
  那福忠 February 26, 2009
   
   

   全球經濟衰退,報業面臨嚴峻挑戰,有的國家迫使政府出面救濟。像法國政府就出資相當九千萬美元,來資助報紙與雜誌的分派費用,同時也增加在印刷媒體的廣告支出,另外給滿十八歲的青年一份生日禮物:一年的免費報紙,報紙由報社贈送,分派的費用由政府負擔。即使戰火不斷的伊拉克,首相也在日前宣稱報紙的重要性,要撥出一大塊土地,以極低的價格、甚至免費,發送給數以千計的新聞從業人員,這一宣稱雖然在大選之前,教人懷疑買票之嫌,但沒遭到任何人反對。

   美國的報業似乎沒有這麼幸運,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業工作人數,從年初的 33 萬 6000 人,到十月的 31 萬 3600 人,一共裁減了 2 萬 2400 人,裁減的人力從記者到派報車司機都有。聖路易 Post-Dispatch 報的美工設計 Erica Smith 女士,雖然並未失業,對報業裁員十分關心,最近一年半每週利用 12 小時的業餘時間,從各種來源統計報業人力的裁減,她初估全年從編輯部裁減的約 15000 人,以去年初全美 52000 人在編輯部工作計算,裁減了 15%,這是自 1978 年報業編輯人協會統計年度編輯人力以來,下降的程度是以前最壞一年的三倍。

   編輯人力縮減,報紙內容勢必也跟著裁減,各報附製的期刊、週刊首當其衝,接下來的是廣告費不夠補償製作費的版面,這種市場導向的作法,受到很大讀者要求復刊的壓力。一度走紅的免費報,也因廣告下滑走向下坡,維持了三年的 Baltimore Examiner,終因不敵惡劣的大環境,熄燈關門。在全球在二十二個國家 150 個城市、擁有 2200 萬讀者的免費都會報 (Metro),西班牙語版獲利三年之後,也因廣告下滑與激烈競爭,被迫停刊。

   報紙無法繼續出報,掛牌出售,更是屢見不鮮,再也不是新聞了。西雅圖的 Post-Intelligencer,丹佛的 Rocky Mountain News,Tucson 的 Tucson Citizen,都在出售名單之列。只是今天連媒體鉅子梅鐸 (Rubert Mercoch) 的 News Corp. 也走向下坡,股價從 2000 年將近 30 美元,下降不到 7 美元,現在又傳出第二把交椅的集團總裁 Peter Chernin 六月辭職,更是雪上加霜。大環境如此,地方小報找到買主的機會渺茫,最後恐怕只有停轉印報機。

   說起來報紙也許比別的行業有一個優勢,印報機雖然停擺,卻不等於停刊關門,因為還有網路,繼續出刊 Web-Only 的網路版。美國全國性的基督科學箴言報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首開先例,將從今年四月停止印刷,轉為網路。去年修訂的普力茲獎規則,也接受 Web-Only 的無紙報,凡每週至少出刊一次原生內容、不牽連雜誌與廣播的無紙報,都可以參加競賽,現已知有五家無紙報報名,普力茲得獎名單在 4 月 20 日宣佈。觀察家認為,「紙後」的報紙逐漸醞釀成形,這可能是報業唯一繼續存在的方式。

   但無紙的網路報,不同於現在的報紙網站,不但是一個嶄新的局面,甚至是另一種媒體。先是人力大幅度的縮減,除了不再需要印刷與派報的人力之外,編輯部的人力也要減少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維持繼續運作。呼籲多年報紙轉型的美國專欄作家 Steve Outing,似乎預見到無紙報的未來,並描述了無紙編輯部將以 Reporter/Blogger 為運作中心,每個記者也都是網誌作者,而且網誌分量多於新聞報導。

   無紙的編輯部,基本上是不截稿的 7/24 運作,新聞或資訊一旦確定,立即透過各種數位管道發佈,網站、網誌、社群網路、手機提示。要這一模式運作有效,每一記者要專注一個更專屬的領域,並建立自己的社群網,新聞報導可以放在正式網站,但背景資訊、深入分析、評論、回應讀者,則放到網誌。讀者從簡短的新聞報導,轉到記者的網誌,讓讀者對這一領域有更多、更深入、更有興趣的認識,並與記者以及別的讀者互動。

   一個記者如何有這麼多的時間、能力做這麼多事?那就要靠社群網路、專業社團、熱心專家的共同合作與協助取得資訊,這些團體與個人通常都不會收費,所以花費只有記者自己的薪資,既經濟又產生高品質的內容。這個方式不止節省開支,記者更可以從中開創更專屬、更有意義的報導領域。

   紐約大學新聞學院一年半前的計畫 Newassignment.net,用了 13 名記者分派到全國各地,實驗社群網路協助新聞報導,結果非常成功。各記者依各地的特殊狀況,找出新的報導領域,像是在矽谷找到綠色能源的技術為報導對象,太空中心休士頓以科學為報導題材,辛辛那提市是寶鹼公司所在地,自然成為報導主角。這一實驗結果,與無紙報未來紙報的運作模式頗為切合。

   沒有了印刷,記者的工作心態與腳步也要作相當調整,這也是專家一再強調、也是眾所周知的。在網路的環境,要長話短說,減少長篇大論,並以多樣媒體製作;並全天候隨事件發展連續發稿,不必等待事件結束;重大突發事件以多重管道提示,給手機訂戶、電子郵件寄送名單、給社群網路的「朋友」,然後再撰寫網誌詳細報導。

   從以上各方面的報導與論述,報業的「紙後」時代似乎無可避免,如能未雨綢繆,卻也未嘗不是一大轉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